
什麼是創傷結合?
創傷聯繫是一種心理現象,當受虐待的人與他們虐待伴侶形成強烈的情感關係時發生。這種不健康的情感聯繫通過重複的虐待週期而發展,隨後偶爾進行善良或親切的行為,使受害者難以離開。這種關係變成了一個情緒陷阱,被虐待的人渴望對他們造成傷害的人的批准。
創傷結合是一種生存反應。由於虐待循環所產生的激烈情緒高低,大腦變得有條件,從虐待人那裡尋求安慰。這可能會導致混亂,自責和深度的情緒依賴。創傷聯繫在涉及家庭暴力的關係中普遍,但它也可能在有毒的友誼,工作場所動態,甚至類似崇拜的環境中發生。
多種風險因素增加創傷結合的可能性。即使控制年齡,性別和浪漫愛情等因素,兒童的虐待和附屬不安全可能會顯著預測創傷性聯繫。此外,附屬性不安全可以調節兒童虐待和創傷性關係之間的關係 — 這意味著附屬不安全程度較高的人在經歷過童年虐待時,更有可能形成創傷性關係(Shaughnessy 等人,2023)。
認識這些模式是打破創傷關係的第一步,使個人能夠重新獲得控制權,重建自己的自我價值,並邁向更健康的關係。
創傷結合的 7 個階段
創傷聯繫的七個階段描述了虐待關係如何發展,以及為什麼逃脫變得如此困難。了解這些階段可以幫助受害者和倖存者認識到循環並採取治療的步驟。
1.愛情爆炸
在關係開始時,虐待者向受害者施放過度的愛、關注和親切。他們可能看起來完美 —— 迷人、關心,並對伴侶深深感興趣。這個階段創造了強烈的情感聯繫,並使受害者感到特別,有價值和深深受歡迎。
二.信任與依賴
隨著關係加深,受害者開始依賴濫用者獲得情緒支持,驗證和歸屬感。濫用者通過將受害人與朋友和家人隔離來促進這種依賴,使他們感到他們只能信任並依賴虐者。
三.批評和降價
一旦信任和情感依賴建立,濫用者就會開始破壞受害者的自尊。他們可能會引發微妙的批評,被動攻擊性的評論或不可預測的情緒波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升級成更直接的口頭、情感或身體虐待。
4.氣體照明與控制
濫用者操縱受害者對現實的感知,引起混亂和自我懷疑。氣燈戰術包括否認他們所說或做的事情,將責任轉移給受害者,並使受害者質疑他們的記憶和判斷。這使受害者對濫用者的依賴,以獲得信心和驗證。
5.辭職及提交
在這個階段,受害者感到無力。他們可能認為他們應得受虐待,或者離開是不可能的。濫用者可能會利用威脅、罪惡或財務控制來使他們陷入困境。受害者的自我價值受損,使得更難找到出路。
六.情緒上癮和創傷聯繫
虐待的循環產生了一種情感的過山車 —— 劇烈的痛苦時期,隨後是短暫的情感或「化妝」時刻。這些時刻加強了受害人的聯繫,因為受害者堅持在希望濫用者的愛情版本會回來。大腦變得渴望濫用者的批准,就像成癮一樣。
七.害怕離開和重複
即使受害者承認受虐待,他們也可能因為恐懼,感到內心或情緒依賴而難以離開。他們可能相信沒有濫用者無法生存,或者情況會改善。如果他們離開,創傷關係可能會將他們拉回,導致重複的和解循環和進一步虐待。
並發症創傷結合可能導致
創傷聯繫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情緒,心理和身體傷害,使受害者難以擺脫濫用的關係。以下是創傷結合可能引起的一些最常見並發症:
慢性焦慮和抑鬱
當創傷關係形成時,被虐待的人通常會生活在持續的情緒混亂狀態中。虐待人的行為不可預測-在殘酷和瞬息的積極感之間交替-會產生慢性壓力,從而導致持續的焦慮和抑鬱症。受害者經常經歷過度的擔憂,恐慌發作,絕望和深深的悲傷。關係的情緒不穩定使他們感到陷入困境,無力,無法從痛苦中找到緩解。
低自尊和自我價值問題
創傷結合會顯著損害一個人的自尊。持續的情緒操縱,氣氛和批評的循環使被虐待的人內化對自己的負面信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可能會覺得不值得愛、尊重和健康的關係。這種自我價值的侵蝕使他們更容易受到進一步的虐待,因為他們開始相信虐待是他們應得的一切。
難以離開關係
創傷聯繫的確性特徵之一是對虐待人的情緒緊密關係,這使離開關係非常困難。儘管認識到情況的毒性,但受虐的人因為已經建立了緊密的聯繫,但受到了強大的力量要留住。他們可能會合理化虐待,堅持在稀有的善情時刻,或害怕孤獨。創傷關係產生了一種幻覺,認為濫用者是愛或穩定的唯一來源,使分離感覺不僅痛苦,而且不可能。
重複不健康關係的模式
如果沒有干預,創傷聯繫會增加一個人在未來進入類似的虐待關係的可能性。由於創傷聯繫在認為愛情必須是激烈和有條件的下面,因此被虐待的人可能會無意識地尋找具有類似操縱,控制和情緒波動模式的伴侶。這會創造了一個循環,他們反覆發現自己處於有毒性的關係,從而加強了他們對愛和附屬的扭曲視野。
身體和情緒疲勞
創傷聯繫引起的不懈壓力導致情緒和身體疲勞。被虐待的人處於持續的過度警覺狀態,始終預測濫用者的下一步行動。這種長時間的困擾狀態可能導致慢性疲勞,頭痛,消化問題,肌肉緊張和免疫系統衰弱。在情緒上,他們可能會感到疲勞、麻木或與現實脫離開,努力尋找能量來照顧自己或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決定。
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
長期暴露在虐待關係可能導致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主要是當創傷聯繫在長時間內發生時間。PTSD 症狀可能包括倒溯、惡夢、情緒麻木、過度警覺和難以信任他人。該人可能會遇到侵犯的虐待記憶,即使離開關係後,也難以前進。
藥物濫用及應對機制
為了應對創傷聯繫帶來的壓倒性痛苦,有些人轉向不健康的應對機制,例如藥物濫用。酒精、毒品或其他自我破壞行為可能會暫時緩解困難,但最終會導致進一步的心理和身體傷害。這些應對機制可以深化羞辱、自我恨和無助的感覺,使人陷入自我毀滅的循環中,同時強化他們對自己無法逃脫自己的情況的信念。
客戶創傷關係的跡象
認識客戶中的創傷關係對於幫助他們擺脫濫用的關係並開始癒合過程至關重要。
證明或盡量減少濫用
客戶可能會低估濫用的嚴重程度,或為濫用者的行為尋找藉口。他們可能會說:「沒那麼糟糕」,「他們不是意傷害我」或「他們只是壓力」。這種最小化可阻止他們完全承認所造成的傷害。
感到對虐者過度忠誠
一個受創傷關係的人經常會對他們的虐待者感到強烈的忠誠感,即使關係有害。他們可能會向朋友,家人或治療師辯護濫用者,並因考慮離開而感到罪惡。
難以離開關係
即使他們認識到關係的毒性,他們也感到情緒上綁在虐待者。他們可能表達對孤獨的強烈恐懼,認為沒有濫用者無法生存,或者對濫用者會改變的深刻希望。
混亂和自責
受創傷關係中的客戶經常質疑他們的判斷,並為濫用而責怪自己。他們可能會說:「也許這是我的錯」,「我應該更好地處理它」或「如果我只是更努力,事情會改善。」
不斷尋求濫用者的批准
客戶可能會擔心使濫用者滿意並避免衝突。他們可能會將濫用者的需求優先優先於自己的需要,在雞蛋殼上行走,以防止引發另一個虐待週期。
感到隱藏或孤立
濫用者通常會將受害者與朋友和家人隔離,使受害者更加依賴他們。客戶可能難以尋求支持,因為擔心濫用者的判斷或反應。
渴望「好」時刻,忽略壞
創傷聯繫中間歇性的積極加強使受害者專注於短暫的善良和愛情的時刻,同時拒絕持續的虐待。他們可能會堅持在濫用者的「好方面」的回憶,並相信關係可以恢復到那個階段。
打破創傷關係的策略
幫助您的客戶打破創傷關係需要耐心、驗證和實用步驟來恢復他們的獨立性和自我價值。由於這種深厚的心理困擾,離開可能會感到壓倒甚至不可能。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幫助客戶識別債券並採取步驟來解放。
確認並驗證他們的經驗
許多受創傷關係的人面對自我懷疑難度,質疑他們是否真正遭到虐待,還是他們是否反應過度。他們也可能因為繼續在這段關係中感到羞辱。作為專業人士,您的角色是提供驗證。不用判斷自己的感受,並向他們保證他們,他們的反應(恐懼,困惑,情緒附著)是對長期虐待的正常心理反應。
教育他們有關創傷聯繫
許多客戶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對傷害他們的人感到如此強烈的關係。解釋創傷聯繫如何發展(通過情緒虐待和間歇性強化的循環)可以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感受不是愛的跡象,而是對虐待的條件性反應。提供清晰、簡單的解釋,對創傷聯繫背後的心理和神經機制,例如大腦如何對關係的高低點上癮。
鼓勵他們保持真實檢查日記
打破創傷關係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傾向於傾向於濫用者的積極時刻,同時拒絕或盡量減少虐待。鼓勵客戶保留一份真實檢查日誌,其中他們記錄了特定的虐待情況,他們在那些時刻的感受以及濫用者在面對時如何回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審查這些條目可以幫助抵抗情緒失真,這使他們相信關係並不「那麼糟糕」。當他們感到誘惑返回虐待人時,這種做法可以作為基礎工具。
設定堅定的邊界
客戶必須建立並維持明確的界限,以保護自己免受進一步的操縱。鼓勵他們實施無接觸規則,如果可能的話,完全打破循環。這意味著在所有平台上阻止濫用者,避免他們可能遇到他們的地方,並抵抗檢查他們的迫切。
在無法接觸的情況下(例如共同育兒情況),請與他們合作建立低接觸邊界。強化這些邊界使客戶能夠重新控制他們的互動和情緒。
幫助他們與支持的人重新聯繫
虐待者通常會隔離受害者,使他們相信他們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轉向。鼓勵客戶與支持的朋友、家人或社區團體重新聯繫。如果他們因為羞辱或恐懼被判斷而感到猶豫,請提醒他們他們不孤單,重建關係需要時間。建議您親自或在線加入支持小組,他們可以在那裡獲得經歷創傷聯繫的其他人的驗證和鼓勵。
主要外賣
當受虐待的人由於虐待的循環和間歇性善良的循環而與虐待人形成強烈的情感關係時,就會發生創傷關係,因此難以離開。隨著創傷關係的發展,受害者可能會證明濫用行為,並且面對情緒依賴。打破這種聯繫需要意識,情緒分離,堅定的邊界以及受信任的人或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支持。對於家庭暴力情況的人來說,從國家庭暴力熱線等資源尋求幫助可能是一個關鍵的步驟。治療需要時間,但個人可以通過正確的策略和支持來重新獲得獨立性並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參考
肖內西,E.V.,西蒙斯,R.M.,西蒙斯,J.S. 和弗里曼,H.(2023 年)。創傷關係的風險因素和與 PTSD 症狀的關聯:一種適度的調解。 虐待及疏忽兒童, 144,106390. https://doi.org/10.1016/j.chiabu.2023.106390